日前,媒體曝光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騰格裡沙漠存在企業非法排污現象,記者在中衛市採訪發現,確有一家企業多年來將污水池建在沙漠中,並且已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,目前該企業所在的老廠區已被永久性關停。周邊村民反映,十幾年來,企業一直違法排污,但卻很少受到處罰。中衛市環保局介紹,他們日常也會對企業排污進行監管,但很少開罰單,因為認為只有搬遷才能解決根本問題,一般的整改沒太大實質效果,而關停、搬遷企業的權力不在環保部門。(9月8日新華網)
  面對企業多年來存在的惡性排污問題,相關監管部門居然大玩“踢皮球”,試圖來推卸自身責任,事實上,此時此刻,再多美妙的托辭,恐怕都無法掩蓋其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的醜惡嘴臉。對於肆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問題企業,該整改的要整改,該關停的要關停,與此同時,對於地方官員以及監管體系的失職瀆職,必須要進行嚴肅的問責。試想,如果當地政府以及相關監管部門能夠多一些認真負責、多一些忠於職守,又怎會導致“沙漠排污”問題的瘋狂上演呢?
  近些年來,一些地方官員為了給自己撈取政績,置科學發展、以人為本的理念於不顧,他們盲目追求經濟發展,從而為一些高污染、高耗能的問題企業大開“綠燈”,甚至,還有一些官員在收受了“巨額好處費”之後,便對污染企業大加放行,這樣一來,勢必為惡意排放問題的瘋狂上演埋下“禍根”。與此同時,一些監管體系或是存在著見利忘義的問題,在收受了賄賂之後,便對污染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或是熱衷於“以罰代管”,將收取更多的罰款作為執法的根本目的……
  在這樣的一種糟糕氛圍當中,又怎能為公眾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呢?畢竟,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社會當中,僅僅寄希望於企業來自覺恪守環保意識,這顯然難以取得理想效果,畢竟,企業要想真正過好“環保關”,必然需要大筆的成本投入,而相比於他們向領導“賄賂”,或者接受“罰款”,這樣的投入顯然要高得多,因此,更多的企業自然會找關係、托門路,從而為亂放亂放打開“方便”之門,也正因此,才會導致“沙漠排污”問題的出現。
  如今,面對相關問題的曝光,對污染企業及時“關停”自然是當務之急,與此同時,更需要儘快啟動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,讓那些不作為乃至亂作為的地方官員,以及形同虛設的監管體系,都接受嚴肅的問責。
  文/周歌  (原標題:“沙漠排污”,既要關停企業更需問責官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22fmqo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